欢迎访问365备用网址导航网站!
站内搜索: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浅谈全媒体时代民防宣教新平台建设

随着社会快速步入信息时代,网络已逐步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等终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已快速步入全媒体时代。民防部门应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和人防宣教发展趋势,积极创新工作手段,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app手机客户端等现代通信手段,积极探索以“微信+微博、平面+网络、服务+应急”的立体互动宣教服务新模式,让民防宣教的手段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成效更加显著。

一、基于微博、微信的民防宣教平台建设

微博、微信是当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与传统的新闻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随着无线4g网络、web技术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无论机关还是个人,只要有介质,都可以无限畅聊微博、微信。人防部门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常态化宣传。坚持把人防部门官方“微博”、“微信”打造成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通过在“微博”、“微信”上及时发布人防政策法规、应急知识等信息,适时发布、更新为民执法的工作举措,让广大网民及时全面了解人防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尽职尽责、行政审批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重点强化应急知识进行宣传,重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工作部署、人防动态、工作成效、宣传教育、为民服务等几个方面,并坚持做到加强管理,及时更新,使民防宣教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时效性。

二是在宣教的过程中注重舆论的引导。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是各级人防部门的窗口,在网络成为舆论影响最为广泛和平民化的新媒体时代,距离民众最近的微博和微信对于舆论引导具有先天的优势。一是具有权威性,代表人防部门,也能反映人防部门的形象;二是能够通过坦诚和持续互动,有效深入到民众的新媒体传播圈中,并产生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舆论宣传引导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发布、了解社情民意和解决民众提出的问题,而微博、微信的重要功能正是如此,通过及时发布和更新国防军事、防灾减灾、民防咨询信息等,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问题分析情况。

二、基于门户网站的民防服务平台建设

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人防门户网站,充分发挥其在民防宣教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健全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之外,还应更加突出以下两点。

一是网站功能定位明确,栏目设置符合要求。本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出发点,群众需要什么,网站栏目内容就设置什么。按照“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要素,对每一个功能的区位相对集中,区位栏目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特别要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项主要的功能进行设置,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等相关栏目。同时,人防网站在丰富服务渠道、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方面也应当进行相关探索,比如,以前一些企业或个人在办理人防“结建”审批手续时,需要到相关的部门去咨询和办理,但有时到了有关部门找不到经办人员,当事人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成本开支。

二是开展人防网络互动,及时解答网友咨询。近年来,随着人防部门工作的不断深入,部分人防工作同普通老百姓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人防网站上同网友互动交流活动变得活跃。人防部门应当在网站的相关栏目里设置“我要咨询、我要投诉、网上建议、投诉电话”以及“查看咨询、查看投诉、查看建议”等相关栏目,并及时对广大网友的咨询和投诉反馈内容给予答复。这些网上互动交流栏目可以搭起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桥梁,提高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根本利益,同时也为人防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建议和意见。

三、基于手机app客户端的民防互动平台

灾害信息的及时获取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一直是城市应急工作的重点。部分人防部门已经借鉴“公交发布”、“智慧城管”、“公安通”的有效利用,开发了民防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手机app如“上海民防”、“张家港民防”等。这些民防app的以下核心功能为上级民防部门开发更加功能更加强大、服务更加齐全的民防app提供了有力参考。

一是关于战时人员自主逃生掩蔽的应用。战时人员掩蔽是城市人口防护的主要手段,但往哪里走?怎么走?普通民众却知之甚少。开发战时人员自主掩蔽应用的思路是建立一张城市掩蔽地图,用户在听到掩蔽命令(警报)后,使用该app定位自身位置,自主查找附近的避难所、救护站、疏导站等信息;用户选择目的地后,app自动提供掩蔽疏散路线图,用户根据指示前往最合适的避难所避难;同时实时告知防空避难信息,发布指挥部防空避难命令等。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市民混乱程度,减轻市民的慌乱心理、盲目心理和恐惧心理,提高市民掩蔽效率,挽救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与app衔接的地图应该是常用的或手机里已经安装的地图软件,app应匹配不同手机地图应用软件的接口。

二是灾害预防功能。其基本思路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将发现的灾害情况拍摄下来,第一时间通过无线网络传递至应急指挥中心,中心经分析后向用户提出自救互救建议,并协调救援力量实施救援,同时向附近其他用户共享灾害信息,进行灾害预警,稳定民众情绪。手机app可以充分利用民众的力量获取信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此外,“民防通”在灾害防护方面更加积极的作用是:任何用户均可以通过该应用采集生活中发现的灾害隐患,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中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达到灾害预防的效果。

四、基于物联网的民防工程信息管理平台

地下人防工程平时一般用做停车场,由于人防工程体量庞大,因此平时对车位的管理,工程的防汛、防火变得越来越困难。针对该问题,个别地方人防部门采用物联网技术监督检测人防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人防工程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防火和防汛探测传感器以及紧急语音对讲装置。通过视频监控,可以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防火和防汛探测传感器可以在发生火情、汛情时自动报警;而紧急语音对讲装置可以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下人防工程中进行对外联络。这样就可以对这些人防工程进行智能化的全天候监控。与物联网相配套的人防工程基础数据库可以协助查询人防工程地理信息、维护维修、安全检查、安全监测、平战转换、人防物资、乡镇街道指挥所和宣教基地等基础信息。

二是开发民防工程停车引导终端系统解决停车难问题。城市中许多民防工程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但是,随着车辆的增多,车辆流动的瞬时性和盲目性,地下停车库的使用经常处于不稳定、不均衡的状态。如某工程经常性的车满为患,而一街之隔的其他工程却门可罗雀,这种不合现象时有发生。开发民防工程停车引导终端系统的思路是根据导航定位向市民展示附近可泊车的地下停车场,通过停车场出入口的计数功能,及时将现存空位数显示在停车场周边路段电子屏幕或转发至市民手机,市民根据实时信息选择停车位置,既增加了工程总体利用率,又方便了市民,市民对人防工作的认可是对人防最好的宣传。

Copyright©2014 365备用网址导航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8.0或以上版本 ,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滇ICP备10002706号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