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如何减轻地震灾害?
在防震减灾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防震减灾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广大民众的生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法制、依靠科技,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一致的努力。
1.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基本的途径。
2.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是地震灾害预防的根本途径。震灾预防主要是指通过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设防,以达到在遭受未来地震灾害时避免建设工程的破坏和倒塌,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抗震设防措施。
3.高效有序的地震应急对策行动对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防止灾害扩大、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4.实施有效地救助行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又可以使灾区的人民生活尽快恢复。
上述几个方面,彼此相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反映了我国目前防震减灾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综合预防的基本对策。
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有哪些环节?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一般可分为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
抗震设防要求是建筑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和管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必须按照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计和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监督管理。抗震设计必须遵循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制定了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性规定,包括工程场地选择、平面立面布置、抗震结构体系、材料与施工、地震作用和结果验算以及构造措施。
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